国务院总理日前签署国务院令,公布《国务院关于在线政务服务的若干规定》,自公布之日起施行。文件出台主要为依法促进和保障一体化在线平台建设,为企业和群众提供高效、便捷的政务服务,优化营商环境。

《规定》明确了以下几方面内容:
一是明确一体化在线平台建设的目标要求和总体架构。国家加快建设一体化在线平台,推动实现政务服务事项全国标准统一、全流程网上办理,促进政务服务跨地区、跨部门、跨层级数据共享和业务协同,并依托一体化在线平台推进政务服务线上线下深度融合。
二是明确一体化在线平台建设管理的推进机制。国务院办公厅负责牵头推进国家政务服务平台建设,推动建设一体化在线平台标准规范体系、安全保障体系和运营管理体系;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和国务院有关部门负责本地区、本部门政务服务平台建设、安全保障和运营管理。
三是明确政务服务原则上应在线办理。除法律、法规另有规定或者涉及国家秘密等情形外,政务服务事项应当按照国务院确定的步骤,纳入一体化在线平台办理。
四是明确政务服务事项办理的基本要求。建设全国统一身份认证系统,为政务服务平台提供统一身份认证服务;政务服务机构应当编制办事指南,明确政务服务事项的受理条件、办事材料、办理流程等信息;政务服务机构通过数据共享能够获得的信息,不得要求企业和群众另行提供;政务服务机构不得将企业和群众提交的办事材料用于与政务服务无关的用途。
五是明确电子签名、电子印章、电子证照、电子档案的法律效力。符合电子签名法规定条件的可靠的电子签名,与手写签名或者盖章具有同等法律效力;电子印章与实物印章具有同等法律效力;电子证照与纸质证照具有同等法律效力;符合档案管理要求的电子档案与纸质档案具有同等法律效力。除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外,电子证照和加盖电子印章的电子材料可以作为办理政务服务事项的依据,电子文件不再以纸质形式归档和移交。
对于《规定》,我们可分成主要的三点去理解:
一、政务服务事项全国标准统一
规定提出,推动实现政务服务事项全国标准统一、全流程网上办理。
中央党校社会和生态文明教研部教授胡颖廉说,各地在线政务服务不断提速,形成了诸多经验和模式,然而各地的探索具有“碎片化”特征,规范化、标准化建设有待完善。
二、规范化、标准化编制办事指南
政务服务机构应当按照规范化、标准化要求编制办事指南,明确政务服务事项的受理条件、办事材料、办理流程等信息。
三、实现电子证照全国范围内互信互认
国家建立电子证照共享服务系统,实现电子证照跨地区、跨部门共享和全国范围内互信互认。
在线政务服务,是通过政务服务平台开展政务服务。这种方式并非完全代替传统的政务服务,而只是借助互联网技术提高办事效率,减少不必要的线下流程。
多个媒体在解读《规定》时,普遍聚焦在备受诟病的各类奇葩证明现象,期望在线政务服务能杜绝此类现象。证明“我妈是我妈”的段子已经讲了好几年了,但如今类似现象仍然时有发生,对此外界可谓既不解又无奈。
“一处办理、处处认可” “一份资料、全国共认” “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解放被各种繁杂手续、冗余证明捆绑的民生,推进办事指南的标准化和规范化,遵循全国统一标准、设定要求合法、工作流程透明、信息互联互通等要求。对于公众而言,无疑是个利好消息。
在线政务服务已是大势所趋,越来越多的政府部门将加入其中,这对政务服务而言是一个历史性的变革——彻底告别奇葩证明为期不远,当然,更高效更便捷的政务服务,不仅对办事人是利好,其价值在营商环境方面也将逐渐显现。
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也是深圳建市40周年。日前,深圳为改善营商环境,发布了《市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2019年工作要点》,全年部署市各改革专项小组推进实施各领域改革任务9大类40项。
《工作要点》提出,结合深圳实际,继续加大营商环境改革力度,加快建设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深化企业开办便利化改革、水电气服务便捷化改革、信贷金融改革、市场监管改革等企业经营活动中的重点环节改革,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提高不动产登记服务水平,完善企业退出机制,着力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国际一流营商环境。

从“全城通办”到“不见面审批”,从建设投资项目审批“深圳90”改革到政务服务“秒批”事项清单不断拉长……深圳在优化营商环境方面打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组合拳”,解决了一批企业和市民关心关注的重点问题,推动营商环境改革取得阶段性显著成效,城市活力和竞争力不断增强。
《工作要点》还提出,深圳将继续深化重大民生领域改革,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不懈保障和改善民生,切实增强市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优化政务服务是营商环境改革的重要抓手,而企业和群众就是政务服务的用户,以关乎“用户体验”的小切口,才能推动政务服务“大提升”、营商环境“大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