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互联网+政务服务”的深入推进,政务新媒体日渐成为政府部门信息公开、百姓问政、审批服务的重要渠道。5G时代即将到来,政务新媒体面临着移动化、可视化、智能化、平民化的新“四化”变革。
日前,“5G时代的政务传播——视听新媒体发展论坛”在成都召开。人民网舆论与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主任祝华新认为,政务新媒体应以温暖、有趣的正能量占据短视频主阵地。随着5G时代的到来,短视频将融合AR、VR技术,带来全新体验,政务新媒体有望插上新的翅膀。
从5月27日发布的《2019中国网络视听发展研究报告》中可以看到,截至2018年12月,中国短视频用户规模已达到6.48亿,短视频用户使用时长占总上网时长的11.4%。
预计到2020年,短视频市场规模或将超过300亿,成为仅次于即时通讯的第二大应用类型,持续“领跑”中国网络视听市场。
2018年,中央及地方党政机构紧跟潮流,纷纷入驻短视频平台,利用其传播特征推动舆论宣传工作,政务短视频呈现井喷之势。以“四平警事”、“中国消防”等为代表的政务短视频在多家新媒体网络平台爆红,目前已获得总计千万次甚至上亿次的点赞量。我国的政务新媒体建设和政务传播能力正在快速增长、提高。
从高铁霸座事件、昆山反杀案、成都七中食堂安全事件等引爆全网的热门事件中可以明显看出,短视频对于工作、政务的传播,对于官民沟通都是新的利器。
5G时代,将政务新媒体打造成指尖上的智慧政府,要从讲官话向讲故事转变,更加注重运用数字化、音视频等方式做好内容发布,政务短视频迎合了5G时代的需求。
据统计,全国政务微博的账号达到25万,政务移动客户端在体验和影响上初具规模,我国政务新媒体整体发展布局基本成型。
从这些年的网络舆情事件中可以看出,各方声音混杂,对构建健康有序的网络舆情生态也带来了新挑战。但政务新媒体的传播正是要紧紧的抓住时代的发展大势,保持对技术迭代的敏感,迅速的做出反应和调整。
政务新媒体发布的内容既要真实、准确、权威,更要接地气。群众们更希望通过政务短视频,了解政府能够提供哪些政策的倾斜,不能一味的追求娱乐来提高关注度,来减少政务服务的权威性,透支政府的公信力。
目前,深圳正全力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和数字政府建设,成为中国第一个5G独立组网的城市,被誉为“最互联网城市”。着力建设全市统一的信息资源共享体系,实现了政府数据公开,并打通了信息资源共享的“最后一公里”。
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全城通办,实现了300项“不见面审批”、80余项智能受理系统自动审批、政府投资建设项目审批时间再压减2/3以上,不断优化提升城市营商环境,便民利企,成为中国营商环境最优的城市之一。
5G智慧城市带来新一轮科技革命,而深圳的目标是让城市管理更精细、服务更便捷、城市更智慧,力争到2020年建成世界一流的国家新型智慧城市标杆市。
随着5G技术的全面应用,视频传播、手机直播无处不在。事件舆情从萌芽到发酵再到全面爆发,传播时间大幅度压缩,碎片化的信息传播和不断反转的舆论走向,给政府部门、机构处置舆情、快速响应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专家呼吁,未来应加强政务短视频账号入驻平台的评估,规范短视频的内容传播秩序,借助优秀平台的影响力达到1+1>2的效果。